在连续举办15场活动发布18份智库产品后,2019年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的压轴大戏——“智媒赋能治理”高峰论坛12月6日上午在广州上演。围绕“在数据的开放、流动、聚合、交互中,如何精细化服务城市?”“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智媒如何协同共治?”70位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带来一场脑力碰撞、思想助力的盛宴。南都向智媒转型的最新成果以及来年规划,也掀开了面纱。中国记协常务理事、原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在开场致辞中对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向智库型媒体转型做出殷切寄语。
中国记协常务理事、原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开场致辞。
深入推进媒体智能化 、深耕智库资源 南都做法值得点赞
王冬梅发言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十九大报告还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纳入新时代的一项战略部署。中宣部也鼓励主流新闻出版单位建设媒体型智库。党中央深刻把握网络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为主流媒体巩固内容优势、增强舆论引导,坚守权威发布,进行深度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向智库型媒体转型指明了大方向。
对于传统媒体下一阶段的深度融合发展,王冬梅表示,赞同南方报业集团刘红兵书记的判断,“他认为,从‘传媒’迈向‘智库’,再以‘智库’来倒逼‘传媒’的升级变革,真正实现‘融媒’到‘智媒’的脱胎换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传统媒体下一阶段努力的一个大方向。”顺应当今媒体发展趋势,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深入推进媒体智能化,利用传统媒体的“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传统优势,增强数据资源整合处理能力,做新闻内容生态的突破者,构建跨界融合新模式。值得媒体界点赞并借鉴的是,在全国报业、特别是都市类报纸进入寒冬的季节里,南方都市报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敏锐地捕捉到如何扬长避短、走出困境、迎来都市报第二个春天的契机:这就是向智库型媒体转型。近年来,南都顺应网络信息化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深耕智库资源,搭建特色化智库型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推出个性化、对象化、订制化的内容产品,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特色型的智慧服务。在这之中可以看到,南都作为党媒,她所坚守的国家视角、国际视野,客观公正的立场没有变,变化的是她的新闻生产模式和方式,就是让新闻产品变为思想产品,让深度报道变为专业报告,让参与社会监督变为参与社会治理,让平面的单一的传播变为立体的多元化传播。实践证明,南都的探索是成功的,她以数据服务提升了党媒宣传平台的高度,以多元传播提升了信息的密度和覆盖的广度,既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又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红利,体现了传统媒体转型的新能力新价值。
智媒转型的同时,南都保持新闻影响力高位运行
多位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出席今日的“智媒赋能治理”高峰论坛。
“智库的影响力,最终要靠产品来说话”。在提升智库媒体产品的专业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方面,王冬梅认为南都的做法在全国报业中也率先做了“破圈者”,成立大数据研究院,以数据生产为核心、智能技术为驱动、行业标准制定为抓手,逐渐从单一的新闻角色,向研究、服务、参与的多维角色融合转型,围绕数据测评、数据服务、数据治理、数据生态构建等层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在助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等方面生产了多种形态的智媒产品,可以说是,“广度与深度并存、传播与研究并重”,让有质量、有影响的智库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了南都的另一张品牌名片。
内容、创新、人才是融合发展最关键的三个驱动。王冬梅认为南都的做法十分值得肯定,她评价南都在智媒转型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新闻影响力在高位运行,新闻产品的能量密度和思想深度不减反增,而且与智库产品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更有借鉴意义的是,南都的媒体智库建设并不是脱离传媒主业另起炉灶,而是立足于媒体的核心能力和核心资源开展智慧服务,是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研究力、连接力、共建力、服务力。
今年智库周产品是去年的两倍 证实南都信心和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治理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赋能治理,协同共治,也是媒体新的使命责任。王冬梅指出,今天是2019年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的最后一天,“达数明理 共建共治”的主题,让我们看到了南都主动将自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治理链条上一环的决心;而过往几天,南都连续举办了15场活动、针对城市治理、区域经济、新经济新业态等领域发布的18份智库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是去年的两倍,从中也透露出南都的信心和能力。南方都市报向“一流智库媒体”转型,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
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报道组